人民網北京4月3日電 (張曉赫)“高質量發展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根本的一點是要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而在資源配置過程中,金融業起著重要作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用好大數據等新技術提高金融業的風險識別與服務能力,能夠幫助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更有效地把資源配置給真正有發展潛力者,特別是新型中小企業。
當前,全球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正在對傳統金融體系進行重塑,加速形成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格局。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業融合發展的新興行業,大數據金融信息服務業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金融風險防范能力持續受到業界關注。在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行的中國大數據金融信息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結題座談會上,隆國強表達了上述觀點。
“通過對新技術革命成果的有效運用,中國金融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未來比發達國家走得更好。”隆國強表示,大數據金融信息服務業可以為提高金融業配置資源能力、更好防范風險、增強金融企業國際競爭力提供重要支撐。
對于大數據金融信息服務業的未來發展,隆國強認為,行業除了自身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各方面條件的配套。比如,信息的公開透明、信息安全等問題,需要政府提供一整套機制和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
“促進金融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一方面要把握機遇,另一方面要靠政府改革,靠進一步適應技術進步帶來的新變化來完善法律法規以及政府監管。”隆國強表示,發展金融信息服務業不僅是要支撐金融業更好的發展,更大目標是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其實現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經歷一年多的調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振宇介紹,推動金融業的發展轉型,既包括金融業本身,也包括整個金融業的生態,要把我國在互聯網方面的優勢和金融業結合起來,才能夠起到彎道超車的作用。
該如何搶抓當前發展機遇?吳振宇說,一是將現代科技,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高新技術、成果運用于金融業,推動金融業的轉型和風險防控,成為打造國家金融競爭力的重要支點。二是要形成體系完整、具備持續創新的格局,培養一批具有獨角獸優勢的公司,提升金融信息服務業的水平和能力,形成完整有效的支撐體系和保障體系,完善全面監管體系。吳振宇表示,希望通過相關的課題研究,幫助政府完善行業相關的監管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
作為課題案例企業代表,百融金服CEO張韶峰表示,百融金服主要在精準獲客和風險控制兩方面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核心業務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先的技術,幫助持牌機構,尤其是銀行、小貸公司做好金融業務。
據介紹,百融金服已經輔助各類信貸機構日均審批貸款與信用卡申請500萬筆。張韶峰表示,企業的目標是架起普惠金融的需求側和供給側之間的橋梁,即小微企業和個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而這正是目前普惠金融的難題。
為了進一步促進行業發展,在具體的政策建議上,項目研究組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朱鴻鳴提出:一是把大數據金融信息服務業發展納入國家金融發展戰略,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和制度環境。二是創新和完善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守住金融風險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底線,推動技術驅動型金融創新。三是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和保護,細化行業和地區標準。四是推動大數據金融信息服務業金融機構的協同合作。